在投资端,鼎和保险围绕◆◆“能源行业保险专家■★”战略定位◆◆★◆,将ESG管理理念融入投资实践,并聚焦环境治理及清洁能源等产业,通过绿色债券、公募REITs等多种形式参与绿色项目投资,重点投向包括风电、碳中和、污水处理、能源及清洁能源基础设施等。
自“双碳◆■★★◆◆”战略提出至今■◆■◆,绿色产业升级、清洁能源产业及节能环保成为主要增长的贷款去向。商业银行作为实体经济融资的主力供给方★◆,于近三年的绿色信贷投放额度呈现台阶式爆发性增长。从资金量角度出发,绿色贷款是我国绿色金融体系的最大构成部分。
南都·湾财社记者在调研中发现★★,深圳多家银行机构早已从战略上重视,并逐步加强绿色金融的布局。总结而言★★★:在体制机制方面,设立绿色金融委员会,试点绿色支行◆■◆★■、事业部,或设置绿色金融专职机构等;在激励机制上坚持考核引导■◆★★★,将绿色金融纳入考核指标体系■★◆◆;在资源配置方面,针对行业项目融资需求,配置专项信贷资源★■★,给予绿色信贷FTP定价★★◆★■■、资本占用、授权、规模等倾斜力度。
除了信贷,深圳银行业持续发行绿色金融债、碳中和债券、蓝色债券、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等绿色债券产品◆■◆★,通过发行和承销绿色债券★■★■★■,丰富绿色金融“工具箱”,加快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为绿色产业提供资金支持■★◆■■★。
近日◆★■,金融监管总局印发《关于推动绿色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从重点领域绿色保险保障、绿色投资支持、能力支撑及工作保障等方面提出详细要求,要求强化保险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绿色保险服务体系,推动绿色保险高质量发展,加大对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支持★■■★◆■,防范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
例如,在战略层面■★■,上海银行成立绿色金融推进委员会,明确绿色金融整体规划及实施路径■★■★■,首推银行业金融机构首部双碳白皮书《上海银行碳达峰碳中和白皮书》,并致力于到2025年实现自身运营碳排放达峰◆◆■,到2030年,实现自身运营碳中和■★◆■◆。在该行新一轮三年规划(2024年-2026年)中,全行提出了绿色贷款规模增长1000亿元、余额超过2000亿元目标,深圳分行也提出了翻番的目标,由104亿增长至210亿★★★★。
华润融资租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银行通过强化投资端考核要求等维度促进绿色债券一级认购业务发展◆◆★★,有效支持了该公司碳中和债券发行工作,助力公司融资成本进一步下降,从而引导公司的金融资源可进一步向绿色低碳领域倾斜,以更低成本资金推进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满足实体经济转型带来的绿色低碳融资需求。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金融监管总局和中国证监会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未来5年■■◆,国际领先的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体系基本构建★■★★◆◆;到2035年,各类经济金融绿色低碳政策协同高效推进,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更加成熟,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市场定价功能得到更好发挥。
去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再次强调了发展绿色金融的重要性★◆■◆◆★。在全球经济迈向绿色转型的大背景下,绿色金融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此外,在推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方面,鼎和保险积极开展新能源车险商业模式的创新与探索,与南网电动★◆◆■★◆、比亚迪4S店开展三方合作试点◆★★★■。积极研究探索“V2G+保险◆■”商业模式及相关产品设计★★,实现保险与绿色产业的密切联动★◆★。
据鼎和保险相关负责人透露,在负债端,该公司不断丰富绿色保险产品体系,创新研发电化学储能系统机器损坏保险■■■、抽水蓄能电站建筑安装工程一切险◆★★◆、电化学储能系统产品安全质量责任保险等13款绿色保险产品,其中7款为全国首创★★■■◆,覆盖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储、碳■◆★■★、数◆★■■■■”各环节。针对新能源发电的随机性◆■★◆、波动性不足等行业问题,该公司创新研发太阳能发电指数保险、降水发电指数保险、电力需求响应责任保险■■◆,促进电力系统平稳运行。
又如,在试点机构方面,光大银行建⽴了绿色金融专营机构,去年深圳分⾏首家获得监管认定的绿色金融机构正式挂牌★■,发挥绿色金融支行示范标杆作用★■■★■。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的绿色专营机构建设也卓有成效,2023年工行深圳市分行下辖的市分行营业部、新沙支行★■◆★■★、上步支行获评“深圳市绿色金融机构◆★■◆■■”,是深圳金融同业中拥有绿色金融专营机构最多的单位之一。
从整个深圳金融行业来看,绿色金融已经从最早的自愿、自主经营模式★■■◆,转变为各家自上而下把握创新的风口所在■★◆◆◆。记者观察到◆★★★,早自2020年开始■■■■,诸如气候风险压力测试等内容便频繁出现在各大中资银行的年报和清单当中。这正表明金融业面对挑战◆■,深知时间紧迫,正在快马加鞭采取行动。
中节能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节能铁汉”)是创业板首家生态环境建设上市公司,主业以绿色环保施工,随着生态⽂明建设持续推进◆★■★■★,该公司金融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复杂化。在此情况下,光大银行深圳分行自2022年起便为中节能铁汉提供了绿色贷款资金支持和综合型金融服务,让金融活水持续滋养绿水青山◆■■★★★。“在绿色金融资金支持下,目前我司在建的大清河河源区(浑源)修复与保护工程设计施工总承包等项目施工进度良好◆◆,各项工程均在有序进行中★■◆。★◆”中节能铁汉相关负责人说道。
此外,深圳各银行机构积极贯彻银行绿色金融发展导向◆★■◆★★,加强绿色金融的考核引导■■◆。记者调研了解到★■◆,上海银行深圳分行要求辖内各经营单位不断提升占比★◆■◆■、增加绿色金融客户数等★◆◆■◆■,并作为KPI考核重点。明确绿色贷款占比提升的进度要求。同时将绿色信贷余额纳入经营机构考核体系,对新增绿色金融资产投放给予支持★■★★,以支持绿色产业发展为用途落地的资产业务。
南都·湾财社记者调研时获悉◆★■■◆,近年来◆◆★★◆■,深圳市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已形成以绿色贷款★★、绿色债券为主的多层次多元化绿色金融市场★★,并在在全国率先落地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发布全国首个绿色金融指数,为服务实体经济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2020年10月,《深圳经济特区绿色金融条例》(以下简称《绿金条例》)经深圳市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2021年3月1日,《绿金条例》正式实施。《绿金条例》是我国首部绿色金融法律法规★★◆★■◆,也是全球首部规范绿色金融的综合性法案,为深圳绿色金融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在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绿色投资评估等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是深圳绿色金融法治化的一大创举★◆★■★★。在立法的引领和保障下,深圳绿色金融发展步入快车道。
此外◆★,记者在调研中获悉◆■◆◆★,绿色信贷产品方面,深圳多家银行将绿色信贷作为信贷业务战略重点发展方向■★,不断优化信贷结构,探索产品创新■★★,推出了碳减排项目贷款◆◆、碳资产◆◆★■、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等绿色信贷产品,推进绿色信贷发展★◆。以光大银行深圳分行为例◆■,该行积极探索绿色信贷产品创新,结合区域产业特⾊和客户实际■◆★◆★★,推出“碳易通场景金融”模式、落地深圳分⾏首笔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碳排放权◆◆,满足企业低碳转型多元融资需求。
当前,深圳正成为深化绿色金融创新的实践高地,绿色已成为深圳金融机构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近年来,深圳金融监管部门持续强化监管引领◆★◆◆■◆,着力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引导银行保险机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可持续发展不断注入绿色能量■★■■。
值得注意的是,绿色金融既要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也要支持高碳行业低碳转型的合理融资需求。据悉,深圳银行业同步支持高碳行业企业的节能减排改造项目◆■◆■◆,支持具有明确低碳转型策略■★、内部治理完善的企业获得多种形式的融资。
当前★★★★★◆,深圳保险业持续完善绿色金融制度体系建设◆◆★,推动保险资金服务国民经济绿色转型质效不断提升,并持续丰富绿色保险产品谱图,拓宽绿色项目覆盖范围◆★★◆★,聚焦生态文明建设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提供有针对性的风险保障方案,为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银行深圳分行牵头主承的华润融资租赁有限公司2024年度第一期绿色中期票据(碳中和债/专项乡村振兴)为深圳分行首单“绿色+乡村振兴”债券,而且创下了AAA评级租赁公司同期中最低票面利率。
自2016年深圳落地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首单绿色债券以来,深圳在绿色债券方面不断创新发展★■★◆,并实现了多个◆■■★“首单◆★★”突破。2021年,落地全国首单银行间市场核电项目碳中和债、全国首单租赁行业碳中和主题信用债和深圳首单市属国企碳中和债。2022年,落地全国首单“乡村振兴”绿色金融债券和银行间债券市场粤港澳大湾区首单蓝色债券◆◆◆◆。
置身于先行示范之城◆★,深圳金融行业将思考更多■★★◆■★。可以看到◆★◆■★,面对这片绿色的产业沃土◆■★■★◆,深圳各家金融机构扎根实体经济,主动融入低碳转型,基于多个维度拿出具体有效的措施,以实际行动助力深圳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双碳目标达成■■◆★,以绿色金融“新动能”赋能“新产业◆■■★”,跑出绿色金融“加速度■■★”★◆★■,成为金融业内践行绿色金融的先进“范本”。
记者了解到■◆■◆◆,深圳多家银行持续加大绿色信贷投放■★◆◆★★,提高资产结构绿色成色★◆★◆。从一季度深圳银行业的信贷投放数据来看,金融资源持续向制造业、科技、绿色贷款等重点领域聚集。据统计★■◆◆★,3月末,深圳绿色贷款增速明显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达43■★.38%■◆■■◆。
绿色债券承销业务方面◆★★■,南都·湾财社记者调研获悉,债券承销业务是上海银行深圳分行的拳头产品◆■■★◆,今年承销规模持续超200亿元◆★■。在“首单”探索方面★◆,上海银行深圳分行于2022年成功承销发行分行首单“22华润银行绿色债”,此后持续以金融力量助力绿色发展,目前已拓展珠海华润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广核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广州小鹏汽车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华润融资租赁有限公司等绿色债券发行企业★■◆◆■★,涉及债券类型包括中期票据★★、金融债、ABN等,发行金额共计58.3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保险公司也是绿色金融的重要参与方。保险作为金融服务的重要一环■◆★■■,主要功能在于对风险进行有效分散和转移。在绿色金融领域,保险业可以从负债和资产两端同时发力,不仅可为绿色产业和项目提供风险保障◆■,还可通过保险资金的投资运用,促进绿色金融市场发展,完善保险资金运用制度体系和保障机制,激励更多的企业和投资者参与到绿色事业中,助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4年★◆■,业务范围涵盖采矿、冶炼等多个板块。2023年★◆◆,上海银行深圳市分行作为银团牵头行,落地了该公司银团并购贷款11■◆■★.35亿元,本笔业务支持了企业绿色改造■■■◆、环境保护治理,规模化、集约化开采、资源节约和综合回收利用的矿山开采、治理与改造,赋能了绿色发展。
此外,在配套机制落实方面,金融科技与绿色金融融合程度逐步加深■◆■◆■,市场主体依托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进一步提升对碳排放、能耗污染等数据的挖掘与监测能力,并由此催生绿色金融服务■◆“双碳”目标的新模式,扩大绿色金融的精准服务范围与服务细化程度。
近年来,深圳保险业不断加大在绿色保险领域的探索力度,促进绿色产业健康发展。以鼎和保险为例,2023年,该公司绿色金融业务增势明显■■■,业务总规模达31.5亿元★★■◆,其中绿色保险业务规模9.1亿元,绿色投资存量规模22.4亿元■★★◆◆★。
Copyright © 2002-2023 贝斯特娱乐网址,贝斯特登录入口,贝斯特全球最奢游戏最新纸糊模塑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备案号:ICP备********号网站地图